mercredi, juillet 25, 2007

我的国家 - 比利时

Belgique


比利時王國 (荷蘭語:België,法語:Belgique,德語:Belgien)是一個與荷蘭、德國、盧森堡和法國接壤的西歐國家。首都布魯塞爾是歐盟總部和北約總部所在地。

歷史
請參見:比利時歷史
無論是地理上還是文化上,比利時都處於歐洲的十字路口,在過去的2,000年內,她見證了各種種族與文化的興盛與衰敗。也正因為這樣,比利時是歐洲真正的種族熔爐,凱爾特人、羅馬人、德意志人、法國人、荷蘭人、西班牙人和奧地利人在此都留下了文化的痕跡。
前54年,被羅馬共和國將軍凱撒征服,當時主要由凱爾特人居住。羅馬帝國崩潰後,日耳曼人於5世紀大舉入侵,其中的一支法蘭克人隨後建立了墨洛溫王朝,其領土包括了現在的比利時。墨洛溫王朝之後由卡洛林王朝取代。
比利時後來幾經轉手,各個地區曾由荷蘭、勃艮地、西班牙、奧地利等國統治。拿破崙時期,比利時為法國的一部分,拿破崙一世戰敗後,比利時併入荷蘭。1830年,比利時爆發比利時獨立運動,從荷蘭統治下獨立,成為世襲君主立憲王國,並選擇了一個德國人、薩克森-科堡-哥達公的王子利奧波德作比利時第一任國王。比利時立國後奉行中立政策,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被德國佔領。二戰以後,比利時放棄中立原則,參加了北約。後來又參加了歐洲經濟共同體。
比利時歷史上有一個主要的殖民地:比屬剛果,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。比屬剛果於1885年由柏林會議贈給當時的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。利奧波德將此地命名為剛果自由邦,並收為自己的私人領地,進行殘酷的統治,同時大量種植橡膠,以滿足當時世界對橡膠輪胎的需求。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,利奧伯德於1908年放棄了對剛果的私人統治,把剛果交予比利時政府,後來比屬剛果於1960年獨立。
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比利時作為一個現代化、高科技的歐洲國家而興盛,她同時也是北約和歐的成員國。但是北半部說荷蘭語的佛蘭德斯人(Fleming)和南半部講法語的瓦隆人(Walloon)之間長期的緊張關係最終導致了近些年來的憲法修正案,賦予比利時南北兩半正式的自治權,因此比利時現在是一個聯邦國家。

政治
請參見:比利時政治
自從比利時聯邦化後,政府結構更趨複雜。在聯邦政府以下根據語言族群而設立了三個社區,即法語社區、弗拉芒社區以及德語社區,同時又設立了三個行政區,即瓦隆區、弗拉芒區和布魯塞爾-首都區。社區和行政區互相覆蓋,分工明確。其中,弗拉芒社區政府和弗拉芒行政區政府合併為一個統一的弗拉芒政府,瓦隆行政區大部分對應法語社區,但東部邊疆地區為德語社區;布魯塞爾行政區為三語共處,法語人口居多。聯邦、社區、行政區分工如下:
- 聯邦政府:負責有關國家整體利益的事務。(如外交、國防、經濟、社會福利、公共安全、運輸、通訊等)
- 社區政府:負責語言、文化和教育。(如:學校、圖書館、戲院等)
- 行政區政府:負責當地的土地與財產事務。(地域經濟、規劃、建屋、交通等)
如:一個在布魯塞爾的學校建築由布魯塞爾行政區政府管轄。但是學校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則由弗拉芒社區政府(如果學校教授的第一語言是荷蘭語)或法語社區政府(如果學校的第一語言是法語)負責。這是一個複雜但卻能被廣泛接受的舉措,以確保各種文化能和平共處。
比利時的政黨也充分體現了聯邦體制,大黨都是弗拉芒區的大黨或瓦隆區的大黨,沒有全國性的主要黨派。
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是900多個重要國際機構的所在地,包括北約總部和歐盟總部,有「歐洲首都」之稱。

地理
請參見:比利時地理
比利時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部,與英國隔海相望。北鄰為荷蘭,南接為法國,東南臨盧森堡,東與德國接壤。國土面積3.05萬平方公里。
比利時分為三大地理區域:西部的海邊平原、中部的高原、以及東部的阿登山脈。西部平原地勢平坦,有諸多圍海造出的窪地。中部為漸漸升高的平原自治行政區,土地富饒,河流眾多,灌溉充分,同時也有一些洞穴和峽谷。東部為阿登山脈,地勢升高,最高點海拔694米,多森林,多處基岩裸露,不宜耕種。這也是比利時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棲息處。
比利時主要河流有:斯凱爾特河(荷:Schelde;法:Escaut),流經圖爾奈、根特、安特衛普,和默茲河(法:Meuse;荷:Maas),流經那慕爾、列日。
比利時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——溫和、涼爽、多雨,夏天平均氣溫25°C / 77°F,冬天平均氣溫7.2°C / 45°F。全年最低與最高氣溫一般在-12.2°C / 10°F和32.2°C / 90°F左右。
主要城市有:布魯塞爾(人口:959,318)、安特衛普(人口:445,570)、根特(人口:224,685)、查內爾(人口:200,233)、列日(人口:184,550)、布魯日 (人口:117,352)。



經濟
請參見:比利時經濟
人口稠密的比利時是世界上工業最發達的自治行政區之一,是19世紀初歐洲大陸最早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之一。比利時擁有完善的港口、運河、鐵路以及公路等基礎設施,為與鄰國更緊密的經濟整和創造條件。作為歐盟的創始會員國之一,比利時十分期盼歐盟能整和整個歐洲的各個經濟體。比利時1999年1月成為首批使用歐洲統一貨幣歐元的國家之一,原先的比利時法郎在2002年初被完全取代。
比利時經濟十分倚賴國際貿易。全國GNP的大約三分之二來自出口,人均出口是德國的兩倍,日本的五倍。比利時的出口優勢來自於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高度技術化、多語言以及高效率的勞動力。比利時主要進口食品、機械、鑽石(未成品)、石油、化工材料、紡織品;主要出口汽車、食品、鋼鐵、藥品、鑽石(成品)、紡織品等。
位於比利時北部的安特衛普為歐洲第二大港,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加工地,有鑽石之都的稱譽。

人口與民族
請參見:比利時人口
比利時全國總人口為1050萬(1999年),人口密度(336/km²)僅次於荷蘭及一些歐洲小國,為歐洲人口最稠密的國家之一。
民族以弗拉芒族(約占60%)和瓦隆族(40%)為主。
比利時有三種官方語言:荷蘭語、法語和德語,分別對應組成聯邦的三個社區。半數以上的人口說荷蘭語(55%),法語是第二大語言(44%),少數人講德語(1%)。比利時所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與荷蘭和法國所使用的略有不同。而許多人日常使用的母語是各種弗拉芒語或瓦隆語等方言,這些方言與荷蘭或法國使用的荷蘭語和法語相差不大,通話交流方便。
首都布魯塞爾以荷蘭語和法語為官方語言,居民說法語為主。

文化
請參見:比利時文化
比利時以她的藝術、建築、啤酒、食物以及巧克力聞名天下。
比利時人酷愛薯條,一般在各個小店或火車站都可以買到小包裝的炸馬鈴薯,當地人叫做frieten(荷蘭語)或frites(法語,但是與法國人的叫法不同)。比利時人也酷愛喝啤酒,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廠就在比利時。做甜點(Goffres)是比利時人的特長。比利時巧克力和瑞士巧克力聞名於世,手工製作的餅乾、蛋糕等也非常有名。
比利時是很多法國作家的安樂窩,如維克多·雨果、大仲馬等。比利時也是畫家的天堂。弗萊芒畫派是17世紀最重要的畫派。

宗教
比利時主要宗教為天主教,信徒占人口75%-80%,但近年來只有10%-20%定期參加禮拜活動。其它宗教包括伊斯蘭教、基督教新教、以及猶太教。
宗教是比利時與荷蘭分家的一個重要原因。荷蘭主要信基督教新教,1830年荷蘭南部天主教自治行政區爭取獨立後,便形成了現在的比利時。比利時也是許多歐洲神秘教派的活動中心。
比利時的古城布魯日是一個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市。她以精美的建築、完整的古城佈局、亮麗的風景、悠久的歷史、藝術、宗教、巧克力等等,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遊客。

mardi, juillet 17, 2007

Retour par Shanghai - 2

Petite promenade de jour.


Même les abres, on veut leur apprendre à pousser droit.


Petite promenade de nuit.

Petite dégustation de Thé.

samedi, juillet 14, 2007

Retour par Shanghai -1

Trois jours à Shanghai avant mon retour.
Visite d'un grand musée (petits pots d'il y a longtemps, calligraphie, anciennes pièces de monnaie et argent d'époque, costumes, poteries,...) ...



... et d'un parc.